2025.5课题研讨活动
研究主题
整本书阅读教学助力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培训
所要解决问题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提升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助力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素养。
过程与思考记录活动内容
整本书阅读教学助力写作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与理念更新
通过对《童话山海经·巴蛇吞象》及《山海经·导游宣传册》两个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的深度剖析,可见创新教学设计对打通读写壁垒、提升写作素养的关键作用。这些实践为转变教师“读写割裂”“重读轻写”的传统理念提供了鲜活范本,揭示了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突破传统:以“功能性写作”重构读写关联
两则案例均跳出了“读后写感悟”的单一模式,将写作任务嵌入真实情境与需求中:
《巴蛇吞象》 以“童话我来讲”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从鉴赏分析走向创作实践。任务三“表达与交流”中,学生需基于《山海经》原文改编创作《于儿》童话,并明确考虑“讲给谁听”(读者分析表)、“如何讲得神奇”(语言表达分析表)、“如何构建故事”(结构表)。这要求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文体知识(如童话结构、比喻想象)、语言范式转化为创作力,实现了“为用而写”。
《导游宣传册》 则创设“推广山海经旅游项目”的商业情境。学生需整合前期阅读成果(神兽卡片、山海地图),针对潜在游客需求(如安全顾虑、体验期待),设计兼具吸引力与实用性的宣传文案。情境模拟环节(如向小学生推销)更强化了“读者意识”和“目的写作”能力,将阅读积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输出。
二、理念更新:教师素养提升的关键维度
两个案例启示教师亟需更新以下理念与能力:
目标重构:从“理解内容”到“素养转化”
教学重心应由单纯理解文本内容,转向如何将阅读所得迁移应用于写作实践。《巴蛇吞象》中“向作者学写作”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创作谈,提炼故事构思方法,即为显例。
任务设计:创设“驱动性”写作情境
写作任务需具真实意义与挑战性。“讲童话给特定对象听”“设计吸引游客的宣传册”,均赋予写作明确对象、目的和场景,激发内在动机,超越为写作而写作。
过程支架:搭建“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的思维阶梯
《巴蛇吞象》 的“故事结构单”、“语言分析表”将抽象写作要素可视化;
《导游册》 借鉴真实宣传册样本,提供实用文体范式。这些支架帮助学生将阅读经验显性化、条理化,降低创作认知负荷。
三、实践路径:整本书阅读赋能写作的核心价值
整本书阅读为写作能力提升提供了独特土壤:
丰厚语料库: 长文本提供丰富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如《巴蛇》中的比喻想象、《山海经》的志怪笔法)。
复杂结构范本: 整本书的情节推进、篇章布局为学生构思复杂文本。
深度思维训练: 对全书内容的梳理(如神兽分类、地理脉络)、主题探究(如神话寓意),锻炼了信息整合与逻辑思辨力。
结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突破“读归读、写归写”的窠臼,以终为始,围绕“功能性写作”重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搭建读写转化阶梯、聚焦写作效能评价,方能将经典文本的丰厚营养,真正内化为学生谋篇布局、创意表达的写作肌理。这要求教师持续更新理念,提升情境创设、支架设计与过程指导的专业素养,使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写作能力的活水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