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活动(2025.09)

作者: 时间:2025-09-23 点击数:

2025.9课题研讨活动

研究主题

文献研究:

围绕“大单元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结合杜德伟

的研究成果(《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文献分析形成理性认识,明确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过程与思考记录

文献精读与摘录:

关键观点:

1.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价方式是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拥有较高质量的重要途 径。

2.器械安全充足、完成教学内容、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生理特点、学生课后反馈、对体育课内容满意、优秀学生示范、理 论结合实际能力,8个指标具有较高权重,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可针对这些指标安排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进行教学实验来更好的检验和调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习惯、不同条件的小学体育课中的教学指标。

争议点:课堂学习前是否要和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沟通

共识:

评价指标选取兼具科学性、全面性、学科性、可操作性,此外,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可获取、客观的角度去构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核心定位:

1.为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理论框架,明确在小学体育教

师授课过程中教学质量高低的影响因素。

2.为学校对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和管理提供方向和建议,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点:

创建的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教学成果、组织教学、教学准备 3 个维度为核心,通过各级指标权重以及评分的计算,构建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结合评价的一般标准分析其中的缺陷,同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科学验证:通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可获取、客观的角度去构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研究价值:

理论层面:

对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基础理论探讨,展开了调查与分析,给出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挑选合适的评价指标,有效的处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 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以及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问题,从而能够对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实践层面: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

实践启示:

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时参考杜德伟提出的“教学准备”、“组织教学”和“教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并以此为基础细分的二级三级指标。

获得的主要结论

1.理论成果:

评价方式必须走向多元化、过程化。除了传统的技能达标测试,应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如通过观察、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技能量规(Rubric)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技能、认知、合作精神和运动参与度。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