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活动(2025.05)

作者: 时间:2025-05-21 点击数:

课题研讨活动

研究主题:文献研究——体育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2025 年 5 月 9 日,太仓市一般规划课题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组于教师阅览室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聚焦 “体育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应用”,通过文献学习与实践关联分析,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探索评价新路径。

文献梳理:解构表现性评价内核

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体育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表的设计》文献,明确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通过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及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量表设计方面,形成五大要点:

目标分层:依据《义教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为兴趣培养、理论知识、动作技能、实战应用四层。

任务设计:构建 “学会 — 应用” 两级体系,如足球头球技术从单个动作习得到比赛场景运用。

评价细则:采用 A-D 等级制与评语结合,弱化分数导向。

评价框架:一级指标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二级指标如运动能力包含专项技能、实践能力等。

实践思辨:情境化任务的应用与挑战

在关联分析环节,郁震宇老师以足球教学为例,提出 “学 - 练 - 赛” 一体化任务设计,将评价嵌入真实运动场景,相比孤立技术测试更能反映学生综合素养。但同时也指出,部分二级指标如 “创新能力”“解决问题” 存在描述抽象问题,缺乏可观测的行为锚定,例如 “得分思路创新” 未明确战术调整次数等具体表现。

未来展望:从标准化到智慧化探索

本次研讨形成重要结论:表现性评价量表核心在于 “真实情境 + 能力导向”,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工具,需从 “标准化设计” 迈向 “智慧化应用”。课题组计划选取 “田径跳跃单元” 为试点,结合足球案例框架开发校本量表,重点突破 “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等软性指标的可操作性,通过技术赋能实现 “以评促学”,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评价改革积累实践经验。

此次活动为课题组明晰了表现性评价量表的优化方向,后续将以校本实践为抓手,推动体育 “教、学、评一体化” 向纵深发展。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