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 周健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8和“练一练”,第91页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其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数学运用意图,加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喜爱着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念。所以在教课中,我抓住这些特色让他们动眼察看、着手操作、动脑剖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教法学法:
这节课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提问、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通过学生创造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着以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为契机,激发学生兴趣,并在学习、操作、分享中逐步建立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同时为今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好基础。最后以直观展现的方式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钉子板、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图片。(4张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能在图中找到认识的平面图形吗?(老师稍作停顿)
相信同学们已经有很多想法,请同学拿出学习单,用记号笔和直尺描出你认识的平面图形。
学生描,教师巡视;展示作业,注意语言“我在某某上找到了平行四边形”。
PPT:演示出平行四边形。
引导:同学们真厉害,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研究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寻找出平行四边形,唤醒原有认知,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好铺垫。]
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大家都能在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那你能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能)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活动的要求:
数学实验: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
实验材料:(1)小棒、(2)钉子板、(3)三角板、(4)方格纸上
实验要求:每人选择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平行四边形的制作。
2.展示、交流
(交流前,搜集各种材料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各1个。)
(1)发现平行四边形2组对边分别相等。
①小棒搭成的。
提问:哪位小朋友是用小棒搭的?(学生举手)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先提问:他搭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是)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搭的?要注意什么?(学生说。预设:我用了2根红色的,2根黄色的,把两个颜色不同的拼在一起,然后就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听清楚他是怎么搭的了吗?(听清楚了)要选择几种不同的小棒?(2种)为什么不选择3种颜色的小棒?(因为要长度相等)长度相等的小棒是怎么摆的?(相对、上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一组对边,它们的长度相等,另一组对边呢?长度也相等。
②谢谢这位同学的分享。他是用小棒搭的,那我们做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2组对边都相等呢?我们看看其他同学的。他是用钉子板围起来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是))再来看,是不是2组对边相等。上下这组,很好看,都是X格。左右这组,不在线上,我们可以怎样验证一下呢?(用尺子量)量一下,也是相等的。你自己也可以验证一下,相等吗?其实不用尺子量,也可以看得出,这条边是这3格的对角线,它的对边也是3格的对角线。所以这组对边也是相等。
③小结:通过观察和验证,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2组对边相等的特征。(出示板书:2组对边分别相等)
(2)发现平行四边形2组对边分别平行。
仔细观察一下你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对边除了长度相等的特点,还有什么特点吗?(提示:可以观察一下上下这组对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有同学提出了,这组对边是平行的。我们来验证一下。(使用方格纸)上下这组对边都在方格纸的线上,肯定是平行的,那另一组呢?(也平行的)谁来验证一下?(使用平行线验证方法)通过验证可以发现,他们也是平行的。原来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除了相等以外,还有平行的特点。(板书:2组对边分别平行)
(3)发现平行四边形2组对角分别相等。
再来看看角,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吗?(2个锐角,2个钝角)这两个锐角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相等)我们也来验证一下,(出示三角尺拼的平行四边形)这2个锐角,都是三角尺里较小的锐角,他们是相等的。那这2个钝角呢?谁能说一说他们相等吗?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2组对角是相等的,这也是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板书:2组对角分别相等)
活动小结:平行四边形有这么多的特征,通常我们用它对边的位置关系来定义它。(出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实验: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操作、分享、交流和归纳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步提炼出特征。]
4.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老师想要考考你掌握的怎么样。
出示:下面的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的打“√”,不是的打“×”。
![](/__local/D/88/BA/9D28B4BED43318DF9F0D9D836CC_40DC1B52_473B.png)
![](/__local/B/C3/6C/EAE8CF4010325865D3A266BF983_84FC91CC_6859.png)
![](/__local/F/A8/B0/3923B1BD3C36E79AA4918932749_DCAC66A1_4562.png)
![](/__local/7/FC/11/DFE35D0F38B0443A807EB7B4FFA_690D1967_5385.png)
学生完成学习单后回答。同时说一说不是的理由。(紧扣特征)
三、认识底和高
1.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和它的边)你讲对了一半。为什么呢? 来看一看,(展台演示)这儿有2个用一样的小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大小一样吗?为什么呢?(它们的高度不一样。)对了,就是高度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的大小不一样。这里讲到的高度,就是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2.那什么是高呢?
听一听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PPT演示)
3.听了它的介绍,你会画高吗?在你的学习单上第3题试一试。
请你在平行四边形上找一个点,往它的对边画一条高,并标好“底”和“高”。(提示:画高时要使用虚线。)
4.展示学生作业。他画的对吗?你有什么要补充的?
5.我们再来看一看,从上面的边找一个点,那这个点可以吗?(可以)往它的对边画一条高。那这个点呢?(可以)这个点呢?(最右侧)有的同学发现了,好像从这个点往它的对边画,有点不够,其实它也可以画高,我们可以把下面的底延长一些,这样就可以画了。(演示)
6.从上面这条边往它的对边画高,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这些高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一样长,相等、都是下面的底垂直。)
那我只能从这条边上找点吗?(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复习高的定义)
如果我从左边找了一个点,高应该往哪条边画。(右边)现在右边这条边就是底了。你能在学习单上也从左边找一个点画一条高吗?试一试。
7.展示学生的作业,请你看一看他画的对吗?仔细观察一下,这2条高有什么区别?(一条是竖的,另一条是斜的)他说的有道理。这是因为这2条高所对应的底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画底边上的高,一定要先找好哪一条是底。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并在学习、操作、分享中逐步建立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同时为今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好基础。]
四、拓展应用
1.再看一看刚才的2个平行四边形,它们边的长度是相等的,通过拉动可以改变高的长短,它的大小也就发生了变化。现在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底和高)
2.因为高不固定,我们很容易通过拉动来改变它的大小,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容易变形。你能说一说你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的特性吗?。出示场景图,学生观看。
3.看来啊,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4.我再拉动一下,(拉成长方形)它现在是平行四边形吗?(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不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它是一个长方形。)我也听到有的同学说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长方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的特征,长方形也都有。)现在你觉得它是平行四边形吗?那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五、课堂巩固。
今天这节课大家收获了很多知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中,BC边上的高是( )厘米,CD边上的高是( )厘米。
![](/__local/D/5C/F3/8A72756037EF46B6506C369977E_BA89A5D3_2705.png)
[设计意图:2个练习分别针对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底和高2个知识点开展,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课堂总结
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整理,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