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凉州词》教学反思

作者: 时间:2023-12-06 点击数:

《凉州词》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基本内涵,即使是像这样一首比较复杂的古诗,它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也是明确的。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有保家卫国,不打败敌人誓不回家的壮志豪情。有老师说,战士守卫边疆那种壮志豪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难道战士们对战争的厌恶与埋怨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吗?如果硬要把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作为王之涣诗的主旨,这语文教学真的应该如此另类。一首诗并不能承载古诗教学的全部,对学生各种人文精神的滋养不是要在一节课中完成,诗人对战争描写得“壮怀激烈”就一定不能容忍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学生的教育能渗透保家卫国的思想,也让他们感受战争的悲惨从而树立反对战争,拥抱和平的情感。

1.读中想象,让诗歌立起来,成为一幅鲜活的画。

古诗美在简约,对学生而言,也难在简约。如何把寥寥二十八个字品读出丰富的意蕴?我主要运用了想象这个策略。如《凉州词》一诗中,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景物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梦回边关,和征人们共同感受极具异域风光的边塞生活以及盛大的宴会场面。

2.前后勾连,课内与课外贯通,打造立体的大气课堂。

古诗年代感强,与学生距离较远。怎样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在《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教学中,我多次把本诗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相勾连,把课内诗歌与课外诗句相贯通,把诗歌与背景相结合,以情激情,以诗解诗,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深沉了情感。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