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思佳老师教研课《凉州词》教学设计

作者: 时间:2023-12-06 点击数:

《凉州词》

课时目标

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前后勾连,再感诗风

1.学生齐背《出塞》,感其悲壮。

2.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的这首《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3.出示图片,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你们看,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教师板书:《凉州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边塞诗将《出塞》和本节课要学的《凉州词》前后匀连起来,使学生对“边塞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初步的感知,也为本课的学习莫定了感情基调。

板块二  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葡萄和“琵琶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再读诗歌,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七言诗划分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4.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

板块三  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一)读“葡萄美酒夜光杯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2.课件分别出示夜光杯和葡萄酒的图片,丰富想象。

1)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2)启发想象:欣赏了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一定会让你脑海中的画面更丰富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听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预设: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盛大和气氛的欢乐。

(二)读“欲饮琵琶马上催

1.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急促的琵琶声。

2.师介绍: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课件播放激越的琵琶曲,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预设:快尽兴畅饮;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3.指导朗读:你们听,琵琶声声在催,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三)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引读:这样的盛宴,这样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假如你就是这些将士中的一员,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指导朗读,读出潇洒从容。

诸君莫笑我醉卧沙场,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指导朗读,读出心酸悲凉。

3.前后勾连,再悟悲凉。课件出示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引读: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女生读上句。

引读: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将士到了边塞就再也没回来!——男生读下句。

4.反问,感受其“壮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全班齐读全诗。

板块四  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1.总结全诗,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2.指导背诵: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借助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打开多种感官,把短短的诗读成一幅幅立体、鲜活的画,入情入境,感诗人之所感。同时,多次与本课学习的前一首古诗《出塞》相匀连,以情激情,以诗解诗,打通了诗歌学习的穴脉。

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