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越老师教研课《清贫》教学设计

作者: 时间:2023-03-29 点击数: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读“筹、俘、矜”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吓”;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洁白朴素”等词的意思。

  2. 借助具体事例,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3. 研读课文中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深入理解课文和人物形象。

  4. 通过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和关键词语,理解“清贫”的内涵,感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清廉高洁、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中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深入理解课文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和关键词语,理解“清贫”的内涵,感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清廉高洁、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5. 反馈预习情况,初步了解人物

    1.出示预习任务,交流预习成果。
    预习任务一:交流作者方志敏的生平、成就、贡献,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⑴学生交流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⑵教师相机出示补充资料,简要解释“闽浙赣省政府主席”这一职务。学生阅读交流新收获。
    ⑶提示资料对于了解人物的作用(多方面资料的搜集,能全面地了解人物)。
    预习任务二:正确认读词语,读准多音字,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⑴出示词语,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辨析是否读正确。相机正音。
    威吓   齿冷   企望   筹集   被俘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洁白朴素
    ⑵分辨第一行词语表示举止动作,第二行词语表示人物品质。
    ⑶齐读这8个词语。
    2.交流围绕课题“清贫”,作者具体写了哪一件事情?联系主要事件前后的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⑴交流具体事件及事件所在的段落。
    ⑵交流第①、⑨、⑩三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⑶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聚焦描写语句,体会人物内心
    1.出示单元首页,了解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出示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了解运用这一方法的作用。
    2.聚焦阅读方志敏言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小组合作。
    ⑴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⑵小组学习、分享。
    ⑶交流划出的描写方志敏言行神态的语句。
    3.交流第一处句子,体会方志敏内心的想法。
    ⑴一位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关注方志敏说话时的提示语,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是否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⑵出示句式,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人物内心并能充分表达。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国民党兵士“搜身时的贪婪”“假装抛掷榴弹的凶狠”“以死相逼的威吓”等句子,理解方志敏语言中“难看的样子”“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的含义,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感受他面对敌人时置生死于度外的坦然、面对恐吓不卑不亢的风度、对敌人自私贪财的不屑。
    ⑶回顾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
    小结:体会人物内心时,要将目光聚焦于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句子,抓住重要语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才能深入体会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
    ⑷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方志敏言行神态的语句,还原当时的情形。
    4.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交流第二处句子,体会方志敏内心的想法。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描写国民党兵士“自以为是的逼问”“妄想出现奇迹的再次搜身”以及下文中国民党兵士“不可思议却又不甘心的神情”、“无可奈何的命令”等句子,理解方志敏语言中“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的含义,体会他觉得敌人可笑、可怜、可悲的内心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6. 总结:我们抓住描写方志敏言行神态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到了方志敏的内心,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比对阅读,关注写法特点,感受人物品质
    1.同屏呈现分别描写方志敏和国民党兵士言行神态的语句,对比阅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写国民党兵士的言行神态。
    2.分享体会到的国民党兵士的内心。
    引导学生从国民党兵士搜身时的动作,体会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灵魂;从国民党兵士恐吓方志敏的举动,体会他们内心的穷凶极恶;从国民党兵士说的话中体会国民党官僚在士兵们心目中贪污腐化、一心敛财、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和形象。
    3.师生共同提炼课文的写作特点。
    小结:作者不惜笔墨,精心描绘国民党兵士贪婪无耻的灵魂和丑态,意在反衬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这些丑类绝然不同的崇高品质。两相对照,高尚的更加高尚,卑劣的愈发卑劣,方志敏不卑不亢、朴素洁白的光辉形象也更加全面立体,真实生动,崇高可敬。
    4.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方志敏言行神态的两处语句。

  7. 理解“清贫”,升华主题,拓展阅读

  1. 回顾本课所学,对题目中的“清贫”二字有新的理解了吗?再次默读课文,将文中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句作上标记。

  2.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相关词语。
    板书: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洁白朴素

  3. 联系文中具体语句,理解“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洁白朴素”的意思。
    ⑴理解“矜持不苟”。引导学生先分别理解“矜持”和“苟”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再着重联系第①自然段中“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等语句理解“矜持不苟”的含义。
    ⑵理解“舍己为公”。引导学生着重联系第①自然段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等句子理解 。
    ⑶理解“朴素洁白”。引导学生着重联系第②-⑧自然段中方志敏“朴素洁白”的具体表现以及第⑨自然段中写到的他自己唯一的财产等内容理解。

  4. 小结:“清贫”不是贫穷,而是“清廉高洁、安贫乐道”品质的高度概括。“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洁白朴素”是“清贫”真正的内涵,也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5. 齐读最后一段:“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6. 出示习近平总书记阅读《清贫》的感受,指名一位学生进行屏幕阅读,总结全文。

  7. 推荐阅读:课外阅读方志敏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用敌人让他写投降书的纸和笔写下的文章《可爱的中国》,再次体会他的一身正气,清正廉洁。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