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句子,能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有朋友才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任务一:认读词语,夯实基础
开火车读词语
“一”的变调: 一棵树 一个鸟窝 一只喜鹊
一起飞 天一亮 天一黑
文中词语: 只有 鸟窝 孤单 种树
邻居 招呼 睡觉 快乐
任务二:理解“孤单”,读好1、2自然段
1.出示1、2自然段,指名读。思考:树和喜鹊为什么孤单?“孤单”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从前这里有哪些事物,找到了圈出来。
(1)文中出现了:一棵树 一只喜鹊 一个鸟窝(出示板贴)
(2)结合板贴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一棵树、一只喜鹊、一个鸟窝”
(3)这三个词语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树和喜鹊都很孤单)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孤独”?在文中圈出来。
3.比较句子,体会“孤单”
(1)出示句子,请学生自己读一读:
从前,这里只有一颗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颗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男女生各读一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孤单”吗?(拓展: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孤单”?)
师总结:树的孤单就是只有自己一棵树,喜鹊的孤单就是只有自己一只鸟。“孤单”就是只有自己,只有一个的意思。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们明白了“孤单”的意思,看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猜猜词语的意思,这可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法宝。(板贴方法)
齐读第一自然段。
4.想象画面,体会“孤单”
(1)如果你就是一棵树,整块土地上只有你一棵树,你有什么感觉?你想说些什么呢?(出示:树很孤单。)
(2)如果你就是这只喜鹊,看看周围你想说些什么呢?(出示:喜鹊很孤单。)
(3)带着“孤单”的感觉再读: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
5.连短句成长句,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齐读第1、2自然段。
任务三:联系上下文,理解“邻居”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
后来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相机板贴:好多树 好多鸟窝 好多喜鹊。)
看板贴进行对比:树变多了,喜鹊也变多了。树和喜鹊还孤单吗?他们的生活又迎来了什么变化呢?(从孤单变得有了邻居)
读了3、4自然段,你觉得“邻居”是什么意思?(和自己住的很近的人家)
你在教室里有哪些住得近的邻居呢?
5.树的有了邻居,喜鹊有了邻居。请你试着把这两句话连成一个长句子。(出示第4段)
6.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多。
任务五:以邻为友,体会“快乐”
1.这棵树和喜鹊是怎么和邻居们相处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到吗?指名读第5自然段。
2.文中出现了两个四字词语: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词我们叫他AABB式词语,同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出两个来吗?快速完成导学单。
3.天一亮,小喜鹊们起床了。他们叽叽喳喳在说什么呢?两人小组讨论交流。
4.天一黑,小喜鹊们飞回来了,他们又会凑在一起说什么呢?请两组同学演一演。
5.树和喜鹊有了很多很多的邻居,他们变得越来越快乐,我们一起来读读5、6自然段,读出他们的快乐吧。
6.总结:树和喜鹊是这样,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是这样。有朋友,就会有快乐!希望同学们朋友越来越多,快乐也越来越多!带着这份由孤单到快乐的心情,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任务六:学写生字“招”“呼”
学习“招”
指名回答结构、偏旁。
写字要点:注意左窄右宽,口扁扁的。
师范写,生伸手书空。再在导学单上描红仿写。
同样的方法教学“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