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素芬老师《建构小学古诗词主题教学的选择策略》

作者: 时间:2023-04-05 点击数:

一、小学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继续沿用传统的每节课讲授一首诗词的教法,已难以达成课标的要求。要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大量古诗词而课堂授课少的矛盾,只有采用主题专一、容量大的主题式教学法,才有可能高效完成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因此,主题式教学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主题选择教学的策略
(一)以诗词作者为主题建构教学
古诗词多饱含诗人的人生经历,反映着作者不同的心路历程。在教学时,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或正反对照,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也能更为深刻。《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一首不朽的史诗,也是一首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它深刻表现了一代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为了引领学生更深入、全方位地了解、认识毛泽东主席,笔者紧紧依托文本,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毛泽东最著名的20首诗词,以此来回顾毛泽东的革命成长历程。从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作品着手,巧妙整合,对诗人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基调,培养学生高品位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与此同时,也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同一作者创作的诗词创设了平台。
(二)以作者情感为主题建构教学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思乡诗、山水诗、爱国诗等不同主题进行适当整合,往往能让教学效果大为改观。“爱国”是杜甫诗歌中的灵魂。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充分抒发了诗人忽闻官军痛击叛军的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笔者布置学生预学这首诗时,要求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此诗的创作背景;课堂上,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歌,感悟杜甫两种截然不同的的情绪;课外,笔者再布置学生搜集更多杜甫的诗歌,还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同时期的爱国诗人书写的爱国诗词。通过“类比深化”“横向发散”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积累了更多的爱国诗词,对杜甫的爱国情怀的认识也得以强化,得以提高。在教学中,对表达情感相同的古诗词进行适当拓展和整合,不仅丰富了原诗的内涵,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扩大了学生的诗词积累量,而且让学生更为全面、立体地感悟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刻地理解了作品主题。
(三)以吟诵方式为主题建构教学
吟诵是诗歌教学的重要规律。著名学者郑临川先生说,诗词“非吟诵无以见其妙”。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有声的图画,让情境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节奏、动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学生会渐入人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例如,在2018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赵志祥老师带给我们的《敕勒歌》乐府诗教学就是以吟诵为主题来建构教学的。首先,赵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苍茫辽阔的草原美景。然后,师与生比赛读、生与生挑战读、师与生打着手势合着拍子读,还有层出不穷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各种形式的吟诵。整节课,学生不断地吟诵,把敕勒川上的草原读得辽阔无边,把敕勒川的天穹读得无边无际,空旷高远,把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的牛羊读得很多很多。听了赵老师讲《敕勒歌》背后的故事之后,学生更是把这首北朝民歌唱到了半空。以反复吟诵这个方式为主题来改变古诗词死记硬背的教学弊端,是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主题式教学的情感陶冶中获益终生的。
(四)以诗词意象为主题建构教学
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诗词意象,细细品悟意象构成的诗词意境,则可逐步发掘出诗词所蕴含的内涵与主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价值与活力。例如,在2018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王崧舟老师呈现的古诗文课例《记承天寺夜游》就以“月亮”这个意象为主题,指导学生研究、分析、品悟作者苏轼的心境。首先,王老师出示苏轼其他诗词中的“月”,借“月”导入,触摸“记游”意脉。然后,他紧扣四组关键词,品味月色“空明”意境。最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诗文的背景,抛出问题:“这个夜晚,苏轼要向月亮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境呢?”让学生感悟作者当时作为一个“闲人”的意蕴,并自然地转换成苏轼的角色,用笔向天上的知己——明月倾诉心声。整节课,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主体探究了苏轼笔下的“月色”,体悟了情境与心境的合一,从而立体了解和认识了苏轼的生平与心境。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