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学段 (1~2年级) 在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古诗文的教学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能力,古诗词的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的“1+X”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个模式中,“1”代表的是教师所讲授的古诗词,而“X”是儿童诗或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1.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1)教学内容选择 教师在第一学段要选择古诗词,古诗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层次。建议以少儿诗和浅近古诗为主,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和情感表达。比如《春晓》、《静夜思》这样的经典之作,都是可以选择的。这些作品既有深入浅出的语言,又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优美意境。 (2)教学方法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在感受语文优劣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是古诗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声、韵的美感,使学生在读中对这首诗的情感有很好的了解。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体会到春之生机,春之生命也由此而来。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工具,将古诗的来龙去脉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化通过音频、录像等手段加以展示,以引起同学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3)比较阅读法 “X”部分可引入与古诗词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童诗,帮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对古诗词有较好的理解和鉴赏。如学习《静夜思》时,可同时推出其他儿童诗,描写夜晚或思乡之情,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不同的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感情。此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 学生学什么? (1)会读会写 学生在第一学段要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通过教学来实现。他们要求学会对古诗文的正确朗读,并能把古诗简单的句子写出来就可以了。教师在过程中,可以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认识。比如,“古诗接龙”游戏是可以组织的,这样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可以在朗读中得到加深。 (2)感受语言之美 同学们学习古诗文,要能感觉到汉字的音韵美,能感受到汉字的意境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对古诗文中某些句子的认识和感受进行讨论,如:使自己联想到什么,“床前明月光”这句。这样的论述不但可以提高自己对语文的敏感度,而且可以培养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理解浅显道理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懂得一些浅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如学习“春晓”时,能引导学生思考象征新开端的春天,以及大自然的变化带给人们怎样的启示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积极的价值观。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上述目的。 朗读比赛:组织班级朗读比赛,在增强对古诗词的兴趣的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朗读古诗词的机会。 绘画活动:一首古诗学完后,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认识来画画、创作。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想像力,又能使自己对作品的意境有更深的认识。 小组讨论:以某首古诗为题,将班级分组讨论。各组可选取情感、形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再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的互动可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协作意识。 家庭作业:鼓励父母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可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朗读古诗,并对本诗各抒己见、各抒己见的幼儿进行分享。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又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多的家庭环境上的支持。 文化小讲座:通过与古诗文有关的话题、唐诗宋词发展史、著名诗人的生平等等,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或家长中的文化工作者到学校开展小讲座,为学生拓宽视野。 小学第一学段通过“1+x”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活动设计的丰富多样。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可以为将来的文化传承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教师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 第二学段 (3~4年级)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二年级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古诗文的教学在情感体验、思维拓展等方面要更加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流利的朗读和背诵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情感、意境,对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所以,现阶段构建“1+X”的课堂教学模式意义同样重大。 1.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1)教学内容选择 教师在三、四年级要选古诗词,题材比较丰富,感情比较深刻的为“x”。如讲授《出塞》时,可与王昌龄等边塞诗相搭配,构成边塞诗的一个主题群。这些诗作既有优美的语言,又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能引发同学们思考、议论的情感流露。 (2)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动学兴趣教师就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课堂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小组讨论及人物形象的发挥来加深对这首诗歌感情的认识,例如:在《登鹳雀楼》中,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所抒发的英雄豪情,而后模拟诗人登楼时的心情来开展人物角色扮演,再模拟诗人登阁时的情绪来展开人物形象的扮演: (3)迁移学习的方法 在“X”模式里“1”在教材中以“X”字代表古诗文,而“x”在诗歌中有其它与之有关的文学作品,如同一篇诗歌的相同题材或相同作者却有着相同的主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在不同的作品中找出共同的点与差别,从而加深自己对古诗文的认识,在不同的作品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
教学内容类型 |
具体表现 |
学生反馈 |
教师应对措施 |
改进建议 |
主题丰富 |
教授多样化主题的古诗 |
学生表示兴趣增加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增加跨学科知识结合 |
情感表达 |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
70%学生能感受到情感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
比较阅读 |
学习相同主题的不同作品 |
学生乐于参与 |
组织小组活动 |
增加课外阅读材料 |
2. 学生学什么? (1)带着问题去泛读 本阶段学生要学习“x”的内容,带着问题去读。通过做题,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诗歌所表达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学习《凉州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这首诗所传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开放性试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摸索。 (2)辨别基本修辞手法 随着古诗文学习水平的加深,一些基本的修辞要由学生逐步掌握,如:比喻,拟人化等。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在诗词中引导学生对这种修辞进行识别的作用。比如分析“晚江吟”的时候,“摊”这个单词是怎样增强诗歌画面情绪的,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讨论一下。 (3)体会丰富情感 通过对古诗文文的学习,学生要能体味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感情,并能主动地对中国文化做到心往一处想、往之往。教师在课堂上的论述中,对某首古诗的了解及感受,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达到一种激励学生对某一首古诗歌的认同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1+x”班本教学模式下通过搭建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就要重视选材和方法的革新以及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在宽松的、愉悦的气氛当中,帮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了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古诗文、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到促进本节的学习目的,使幼儿在语文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不仅要对古诗文的认识和鉴赏有很好的提高作用,而且要对自己的今后的文化继承有很好的夯实基础,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古诗文、学习古诗文的学习。 (三) 第三学段 (5~6年级) 学生在小学五、六段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多花些心思,多一些深层次的培养,多些批判性的思维的训练。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既是使学生对古诗文能熟练地朗读、背诵,又对作者的诗歌意象、情境、思想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论述,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所以,“1+x”班级的教学模式继续使用就变得格外重要。 1.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1)教学内容选择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选择意象丰富、情感深邃的古诗词作为“x”,如龚自珍《己亥杂诗》系列、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主题,如人生哲理、自然美和历史感。 (2)关注诗歌意象与情境 教师要以诗中的形象、所描绘的情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对人物、细节、诗句中传达的感情等进行分析,在这些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在学习《题临安邸》时,可以论述林升看到南宋权贵们歌舞升平不思进取时,发出的悲愤之声是怎样的,林升在《题临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李白问‘西湖歌舞几时休’,为什么要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又折射出诗人的何种情怀呢?“
教学内容类型 |
具体表现 |
学生反馈 |
教师应对措施 |
改进建议 |
意象分析 |
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意象 |
学生表示理解加深 |
组织小组讨论 |
引入多媒体辅助理解 |
情境理解 |
理解诗句中的人物与细节 |
学生乐于参与 |
采用角色扮演 |
增加课外阅读材料 |
思想观点 |
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
学生积极思考 |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
开展辩论活动 |
2. 学生学什么? (1)探寻文本深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主动探寻文本的深度,挖掘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表达特点及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从而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2)自我评价与审美鉴赏 学习古诗文时,学生要能评价自己、养成审美观,做到有的放矢。在班级中,针对不同诗人之间不同的相同、个人对这种作文的看法,由教师加以指导,对异同进行论述。这样一种论述,不但可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x”班教模式的搭建,在小学第五、六段,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深度、广度。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较深的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材、形象与形势的分析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有的放矢。本阶段是幼儿综合素养发展到什么阶段的紧要时期,不但能使幼儿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以后的文化继承方面,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文化、教学、教学奠定一个牢固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