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读
62
2021·11
小学沉浸式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赵苏惠
沉浸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是指把一组风格
相近或背景相关的古诗词,用一定的方式组合
在一起,引领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让学生
与古诗词的思想共起伏、情感同振动,这不仅
符合古诗词的文化气韵,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
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沉浸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
利用某一篇古诗词的主题作为核心,引导学生
开展深度阅读体验与探究活动。然后,再选择
一些与核心主题相关的古诗词,帮助学生通过
对比阅读对诗歌的内涵进一步分析理解,引领
学生进入沉浸状态,进而使学生正确领会诗歌
的主题思想与优美意境。下面详细介绍沉浸
式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流程。
一、引发沉浸
沉浸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动机与
兴趣激发,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视听读图是
最好的阅读激趣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
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育信息化手段,
创设以音乐、图片、视频等为载体的多元化视
听教学情境,将深邃、抽象的古诗词内容,转译
成有声有色并接近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学习
情境,让学生在丰盛的视听“盛宴”中走近诗
歌、理解诗意、触及诗境,进而爱上古诗词,爱
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教学古诗《春晓》时,我先播放《春
晓》在“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画面。音乐一响,
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律动歌唱,整个教室洋
溢着活泼、灵动的气息。接下来的阅读教学进
行得非常顺利,学生读得有感情、听得极认真,
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并且借助视
频画面学生对诗歌的意境体会得更贴切、对诗
歌中洋溢的春天气息感受得更深入。
接下来,我又推出了同样是描写春景、赞
美春天的古诗词《春日》《春夜喜雨》《咏柳》
《钱塘湖春行》等篇目,让学生朗读体验与阅读
欣赏,进一步感受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与诗人
对春天的真切热爱。这样,在视听感官的刺激
下,学生与诗境融为一体,产生了积极的情感
共鸣,诗中原本难以触及的内容变得真实可
感,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致越来越浓,渐入
佳境。
二、渐入沉浸
1.从诗词内涵入手
应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打破
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接触更多与所
学诗歌相关的古诗词,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诗
词内涵、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有效。
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教师应
先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庐山形态的描
写,懂得从不同的方位看就有不同的形态,并
且让学生去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相同
的经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
学生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然
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在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想要
表达怎样的人生哲理。再让学生回想自己的
生活经验,理解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的深刻内涵,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古诗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接下来,让学生
阅读一些和《题西林壁》相似的哲理性古诗词,
诸如《望庐山瀑布》《登飞来峰》等,引导学生共
同阅读分析,深入思考探究诗中蕴含的深刻道
理。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词之后,对作者想要
表达的情感就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可以更好
地理解这类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从而有效地提
阅 读
63
2021·11
升他们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
2.从认知趋近入手
群文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文本联读。
多文本指的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选择一些同类
型古诗词(思想主体相近,表达方式相似,或年
代背景相同),师生通过共同研读讨论,让学生
对这些同类型诗词形成阅读共识,使群文阅读
的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进行正式教学
之前,教师应把教材与本班学情相结合,整合
教学内容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拓展
性古诗词篇目时,应注意难度不能太大,所选
诗词内容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选
择符合学生理解水平的古诗词群文,学生在阅
读时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沉浸式群文阅读才会
有效发生。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江南春》的时候,教
师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描写春景的古诗词,如
《忆江南·江南好》《天净沙·春》《晚春》等优
秀古诗词,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充分地感知诗
人笔下的美好春光,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推进沉浸
1.从问题引导入手
对于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而言,探究问题
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基
础和智力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
情的基础上,设计富有启发性、引导性、探究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广泛深入
地探讨。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思考
探讨,一边利用绘图工具展示思路,以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进入阅读沉浸状态。教
师可以利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
群文阅读,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在对
比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鉴
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新学的诗词与学
过的诗词进行比较,也可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
读进行比较,让学生尝试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
方法,去鉴赏、感悟课外阅读内容。
2.从表达手法入手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方法指导的
重要性,并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古
诗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从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古诗词的精
妙手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自主阅读能力
与写作技能。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的时候,可以让学
生对古代生石灰的开采,以及生石灰转化成熟
石灰的过程进行一定了解。然后再引领学生
对古诗词进行阅读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托
物言志、以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在进行群文阅
读时,教师可以从《竹石》《梅花》等古诗词入
手,让学生对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有更深的认
知,让他们了解不同“物”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代
表性意义,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创作之巧、手法
之妙。
3.从情感共振入手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与思想的
理解称得上是古诗词赏读的灵魂。因此,小学
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赏读教学时,需要不断
转变教学的方式,借助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情
感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教学《石
灰吟》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手绘诗图,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然后,教师再出示相
似的哲理诗,利用群文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感受哲理诗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哲理诗
的思想情感理解得更透彻、写作手法领会得更
深入,让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得到进一步
提高。
综上所述,运用沉浸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教
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厚小学生的文化底蕴、涵
养他们的人文气质,而且可以不断拓展小学生
的古诗词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古诗词知识积
累、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让深厚隽永
的中华古诗词文化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星港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