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观察量表解读及分工 二、执教课题研讨课 上课内容: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 上课教师:孙宇 三、课后研讨 (一)孙宇老师说课及反思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公式运用比较熟练,但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似乎有些遗忘,不同的个体理解水平,不同的记忆能力导致部分学生根本回忆不出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在设计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新课信息,以让学生再次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 思考:复习课,是把新课内容加以重复?还是把知识简单叠加?还是就题目讲题目?还是用一份作业先练习,再结合练习情况加以评讲?上了一节复习课,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是知识?是能力?还是两者兼有?还是有其他的方面? (二)数学组老师研讨 龚卫波A指标:本堂课,孙老师采用了做中学的活动形式,先帮助学生回顾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练习和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面积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练习环节,孙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层次和梯度的练习题,从基础题到提高题再到拓展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沈邵祎A指标:孙宇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这堂复习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还很好的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内容。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梅萍B指标:孙老师在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帮助学生梳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其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通过回顾各种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突破了面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整个小学阶段的面积知识都串联到一起。 袁艳B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回顾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此外,孙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