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组 1.观摩李凤珠老师执教绘本课《Rubber Head Pencil》。(课型:绘本阅读课) 2.研讨: 陆玲艳老师:李老师结合教材导入本课主题。然后用几个关键词who,where,what引导学生提问,预设绘本内容。再通过图片环游的方式理清了故事脉络。既抓住关键信息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与学生生活结合,畅谈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周艳老师:运用英语绘本进行英语大单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小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的规律,使其能够更好地被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李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课外绘本在整个大单元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语文组 1.观摩唐潇老师执教《猫》第一课时(课型:精读指导课) 2.研讨: 郁思佳老师:唐老师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转化为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的世界,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以思维导图为桥梁,探索并再现猫的多面性格,同时培养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敏感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能力。 朱若溪老师:学习任务群是任务导向的语文实践方式,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以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构建学习生活。唐老师的课堂教学立足于新课标提出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贴近生活的趣味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满满。 三、数学组 1.观摩大单元课型的研究视频,学习《千克和克》大单元课例。(课型:实践体验课) 2.研讨:《千克和克》大单元课例 倪淼玲老师:《千克与克》这单元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增加克的体验:建立克的量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经历过1克的东西,因此非常需要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克”到底是怎样的轻重。也可以增加与秤相关的数学文化内容和与健康生活有关的话题,让学生项目式活动中实现对质量单位的实践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始终要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克和千克的应用范围,通过大量的强化练习、当堂学习、当堂消化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等,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量感是一种感受、一种意识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量感,不能靠教师的“说”和示范,要注重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沈邵祎老师: 1.适当地增加和拆分。大单元的设计可以按照书上的教学案例来进行,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在教学的实践中,若感觉一课的内容对于所教学生或是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掌握上有些困难,可以增加几课时的教学,或是将课时的内容分成两课时上,力求做到教师能将知识讲透,学生能把知识吃透。2.找准孩子的认知盲区。千克的认知首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学生通过肌肉收缩轻重反馈到的信息来判断,学生了解到了什么东西重1千克可能会停留在表面上的事物。但是,不同物体由于其密度、大小、形状等因素的不同,即使质量相同,其数量也可能不同。通过称1千克的苹果,个数却可能不同,可以让学生对一千克的物体在另一层面有了新的认知。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案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千克的例子,并尝试进行估测。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能逐渐掌握估测物品重量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量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