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活动——《“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活动

作者: 时间:2023-11-13 点击数: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科教融合活动

——《“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1+x”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开展,20231018日,时思小学“1+x”古诗词阅读教学课题组在阶梯教室举行了《“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活动。

活动由教科室高雨花主任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本次活动分为六个议程:理论学习、观察量表解读与课堂观察分工、研究课展示与课堂观察、研究课说课、课堂观察分组议课与交流、指导与总结。旨在对课题中“1+x”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活动前期,时思小学《“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一起参与了磨课和观察量表的研磨。帮助执教教师磨课、磨观察量表,确定了研究主题以及观察量表中“小学古诗词审美的培养路径”、“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发展”、“1+x”阅读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这三个观察指标。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讨修改,观察量表得以完善。

强理论学习,促科研成效。首先,课题组主持人李莉老师、施亚敏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选取《聚焦古诗词意象 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小学中高年段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研究》两篇代表性文章,进行提炼式分享,向大家详细论述了本次活动的理论支撑。

根据本次研究主题“六年级语文《十五夜望月》一课中秋思意象的提炼,课题主持人李莉老师对课题量表中“小学古诗词审美的培养路径”、“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发展”、“1+x”阅读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这三个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观察组可结合这三大指标,在组内进行细化分工,以文字、照片等方式进行实证观察。

接着,施亚敏老师执教研究课《十五夜望月》,活动设计了四个主要环节:1.回顾节日相关古诗,感受节日文化2.回顾学习古诗四步法,初读古诗,了解大意;3.精读古诗,体悟诗情4.迁移训练,归纳秋思意象。本节课以秋思意象作为”x”的拓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启发想象,构想诗词画面,品味意境,体悟秋思。从而迁移阅读,将秋思这一意象主题进行归纳总结,体会千古文人在秋思中寄托的思乡怀亲,悄怆悲苦之感。观课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结合课堂观察量表,围绕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表现”两大方面,“小学古诗词审美的培养路径”、“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发展”、“1+x”阅读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三个层面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
 
之后,执教老师施亚敏老师针对本次研究课《十五夜望月》进行说课,回答本课是如何解决以下这三个问题:1.教师如何在探究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中,以“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路径;2.学生能否在练习中,构建新旧知识间联系,使知识内化的同时能够进行迁移运用;3.通过课例研究,提炼“1+x”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实践范式的形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教师积极发言,对施亚敏老师的授课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语文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解清晰,注重与学生互动,课堂氛围融洽。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如加强诗歌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等。

议课环节,大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教师认为,应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有的教师则认为,应注重诗歌的节奏韵律,通过吟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家一致认为,诗歌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此次阅读活动圆满开展,既为课题组教师进行“1+x”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