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作者: 时间:2023-06-27 点击数: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时光荏苒,一眨眼一个学期又在忙忙碌碌中迎来了结束阶段。本学期,学校教科室以太仓市教育局以及教发中心新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南,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的原则,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以“十四五”立项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实施规范、科学、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科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规范教科研行为,落实研究环节,加大教师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力度,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1)自主阅读。学校教师阅览室全天开放,阅览室配备了教育专著、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进行阅读并做好登记工作。学校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

2)读书活动。学校推荐《燃荻》电子刊物要求每位教师阅读学习,认真撰写读书心得。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每学期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

3)专家引领。学校先后邀请南京晓庄学院莫先武教授、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副校长潘勇、省数学特级教师吴汝萍老师、南京市竹山小学副校长沈国酰老师、市教发中心倪夙敏和胡莉英老师为学校教师带来了教学、科研方面的讲座。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学校教师从理论层面提升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研究课堂、研究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实践,提升业务水平。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引领导航作用,认真组织并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

本学期,教科室结合学校的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汇报课活动以及太仓市骨干教师菜单送培等活动契机,教研结合,以研促教,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努力做好指导工作及课题的研究工作。

1.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为使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学校积极发动和宣传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本学期,按照科研处的课题申报要求,动员教师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悟,积极撰写课题申报书。

2.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学校共有三个课题: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时习时思大单元教学的课例研究》、苏州教育学会课题《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和太仓市微型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单元趣味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的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教科研的研究方向和学校的发展内涵。开学期初,我们把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商量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落实好每月的活动,对课题活动要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使研究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每月底,要求各课题组成员要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月报表。学期末要撰写课题研究阶段小结,填写课题学期汇报表。同时还要按管理要求做好网上流程管理工作,每月要求课题组在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活动情况及时上传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的相应子栏目中,确保各项课题按期研究。教科室在月底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强化过程管理和有效管理,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3. 做好教科研训一体化工作。

做好学校教科研训一体化工作,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学校承办了太仓市“小学活力课堂”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活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太仓市“小学活力课堂”同类课题学校及太仓市港城教育集团教科室主任、数学老师,时思小学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全体数学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科研员倪夙敏老师针对课题研究、研究课观察量表、课堂观察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指出:大单元教学应围绕大情境、大问题、大任务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展开课题的研究,更好地落实课题的目标。本次科教融合活动,为我校课题的研究和科教融合活动指名了方向。

同时,学校围绕“大单元教学”、“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单元趣味作业设计”开展相关的课例研究,收集研究资料,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把科研工作与主体化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提倡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凸显教、研、训一体化,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三、以“七个一工程”为抓手,加强培训研修

1.用心进行校本教研的学习和宣传。用心提倡学校即培训中心,教学工作即课堂,教师即研究工作者的学习理念,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注意结合常规教学的要求,使校本教研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真正让教师进入在教学研究中,在研究中教学的工作境界。

2.组织教师进行业务方面的学习培训。如参加学科类专题培训、名师大讲堂活动、新教师入职培训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吸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落实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为参与主体,协同教导处认真制定活动计划,精心组织读书、讲座、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学习考察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研与科研的有机融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论文指导为中心,提升教科研实效

论文写作是教师科研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为学校老师服务的意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个及论文竞赛,并做好论文质量的把关工作,服务好每一位老师。本学期,开展了论文写作的培训活动,从论文选题、写作指导到针对性的修改,尽可能提高教师的论文质量。本学期,共有3篇论文发表,3篇论文获奖:陈麟燕老师的论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分析》发表于《考试周刊》;龚卫波老师的论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发表于《考试周刊》;奚海涛老师的论文《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措施》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钱革帆老师的论文《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中的探究实践》获苏州市三等奖;郁思佳老师的论文《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以〈朱德的扁担〉为例》获太仓市二等奖;陈麟燕老师的论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初探》获太仓市二等奖。

回顾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和高水平的研究课还很少;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老师对于论文的撰写及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还不够……花开总有溢香时。教育科研是一项需要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的事情。我们会继续做到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领航,从而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