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时思小学中年级数学备课组准时开展活动。
首先是龚卫波老师分析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标题的单元,这是小学数学前所未有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常见数量关系,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例题和习题都是学生没有解答过的实际问题,涉及的题材宽广,不局限于某些类型,引导学生体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1.解决问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具备解决新颖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2.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发展数学思考的重要渠道,尤其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接着组内研讨:顾海烽老师:教材精心设计的例 1 是这样一道题:小猴第一天摘 30 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 学生读题以后,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这个条件上面。教材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把比较概括的已知条件尽量说具体、说详细。
周健老师:正像“蘑菇”卡通说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 5 个……”“萝卜”卡通说的“第一天摘的个数加 5 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 5 等于第三天摘的个数……”这就是例题教学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已知条件,踏上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