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五)
作者:郁思佳 时间:2024-11-20 点击数:
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1月19日,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中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六年级《14.穷人》。
活动伊始,主备教师对《穷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出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手,它通过讲述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同时也高度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文中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情节层层推进,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细腻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境,人物对话简洁而富有深意,这些都彰显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基于教材和学情,备课组明确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主要内容并体会文中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并进行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的讨论热烈而深入。大家一致认为,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以及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是教学重点,而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下穷人的悲惨生活则是教学难点。
针对这些目标和重难点,老师们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海浪声和寒风呼啸的音频,营造出故事发生时的恶劣环境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代入情境;问题引导法以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对桑娜心理想法和渔夫语言深意的追问,驱动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重点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感悟法则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和语言之美。
活动最后,老师们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小组合作。
此次备课组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在交流与碰撞中对《14. 穷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完善的方案。相信在这样精心的备课之后,老师们在课堂上定能引领学生深入领略这篇经典之作的魅力,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与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