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简单地测量,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绘画时,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生活中的比例;运用黄金比设计一款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教学难点:学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和艺术品。
教学用具:课件、范例作品;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和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怎样画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学生回答。)
师:在山峰上画上白云,通过对比来夸张山的高度;或者在山脚下画上很小的树木、房屋、人物等,通过山和树木房屋人物的比例,来显示山的高大。
2、出示《溪山行旅图》让学生找一找旅队。
师:画家成功地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
早在古代,我们古人就会利用“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作为山水画中景物的尺寸比例准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教师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自然界中景物的比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比例吧。
(1)、三庭五眼。
(2)、眼线的位置。
(3)、小组实践:头与身高的比例。
(4)、《维鲁维斯的人》(达芬奇)。
(5)、学生验证《维鲁维斯的人》比例关系。
2、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造型中的比例知识,那么在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比例呢?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窍门(出示课件: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化简一下大约是2比3。我们来看看艺术品中是如何运用黄金比的吧。
3、展示《双耳瓶》,瓶高与瓶宽的比例为2比3;展示《磁州窑叶纹梅瓶》,瓶口和瓶底的比例为2比3。
4、学生小组研究《三彩贴花纹龙耳瓶》中的黄金比例。
师:在设计花瓶中,瓶口、瓶身和瓶底都可以运用黄金比例,使花瓶更美观。
三、作业。
1、教师示范花瓶的剪法。
2、布置作业:模仿一款花瓶的造型,利用黄金比例法则来重新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可适当添加花纹。
3、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4、展示小组作品,师生共评。
四、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黄金比例。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比例”以及什么是“美的比例”是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通过发现身边的比例来激起学生对“比例”的好奇,例如:身高与双臂的长度、三庭五眼等,这些都是存在比例关系,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众多比例中的一种:“黄金分割比”。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本课教材中的三款花瓶,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出“黄金分割比”的应用,最后,学以致用,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创作出比例适宜的艺术作品。并且引导学生如何巧妙的装饰艺术作品,使之更加美观。
不足之处:在本课中的重难点解决部分,我过于注重对“黄金分割比”这一知识的讲授,过于强调比值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作品被“具体数字”所控制,作品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艺术本应是灵动的、感性的,若过于强调“数据”,学生的思维就难免被禁锢。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觉得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中“黄金分割比”的运用以外,更应该从多种角度去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意识,让艺术作品在严谨的学习态度中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