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奇特的人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第六册第十六课,是一节陶泥制作课,每一张面孔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面目狰狞、有的慈眉善目……通过对周围人物脸部的观察,以及对古今中外脸谱面具的欣赏,学会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夸张与想象,使学生用捏、揉、压等方法学会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大师创造的奇特脸部艺术品。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脸型、五官的夸张变形。
教师准备:课件、星星等。
学生准备:泥、羽毛、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课前三分钟导入 |
1、用已学的泥塑手法练习。如:捏、揉、搓、刻等方法。 2、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普通的人脸。 3、出示部分课题:一张脸 |
同桌合作完成 |
|
交流(进一步观察) |
1、 初次思考 T:什么叫奇特?用词语组组词。你能组成什么词语? 2、 考考你的眼力 出示图片找出奇特的脸,记住序号。 T:看看这些图片中那些是奇怪又特别的脸,记住它的序号,看看哪位同学记得多。 3、 教师将学生找出的奇特又奇特的脸重新观察一遍。 T:这张脸奇特在哪?为什么比平常的脸特殊? 引导学生欣赏几张非常有特点的脸 小结:运用了装饰、变形、夸张的表现方法。 4、 请几位同学做鬼脸。 5、 和老师一起动动手 6、 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 |
“奇”(怪)(妙) “特”(别)(殊) 找出奇特的脸。 欣赏几张奇特的脸。 学生分析并回答。 A、增添了奇怪的装饰物和装饰图案; B、整张脸都扭曲了,五官也变得狰狞。 C、原来比较长的脸变得更加长了。 相互做做鬼脸,选举出谁做的“鬼脸”最奇特。 学生思考: 1、脸型除了有圆形,你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形状? (长方形、圆形、菱形、半圆形等) 2、请学生上台做一个不规则的脸型。其他学生用多余的泥练习。 欣赏中国、古埃及等国家关于人像造型的艺术品。 |
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奇特的脸。 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文化涵养。 |
学生创作 |
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分工合作,对先前做好的脸进行变形、夸张、装饰处理,可以利用一些装饰物装饰,最后完成一张奇特的人脸。 教师巡回辅导有困难得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
学生制作 |
在轻松互动的气氛中创造,培养创造能力 |
课堂展评 |
1、 展示: 教师将得到最多的前5名展示给全体学生。 2、评价: 选出最具奇特的脸,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特。 |
1、每位学生手中拿一个贴纸,在一首歌的时间里把贴纸贴到中意的作品上。 2、学生说一说 |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激情。 |
拓展 |
欣赏一些立体的人物雕塑作品。 |
知道除了有奇特的脸外,还可以把奇特运用到身体上。 |
|
板书: 一张奇特的脸 表现方法:变形、夸张、装饰:添加 刻画 |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反思
《一张奇特的脸》是三年级课课程,在此次教学中,我是使用了二年级作为教学对象。通过学习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奇特探索、学习艺术家的思考、互动游戏于实践等进行教学,以下是我的反思:
1.情境的引入
在“装饰美术教室”和“一张奇特的脸”的学习情境引入环节,我反思是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通过展示不同情绪的人脸,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故事或情境设置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感知体验与词汇教学
在“什么是奇特?”这一环节,我通过组词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奇特”的概念。反思这一点,我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词汇的积累,但在深度上可能不够。
3. 奇特的探索
在“奇特在哪儿?”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奇特之处。反思这一环节,我认为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但可能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4. 艺术家的心意
在探讨“艺术家的心意”时,我通过分析毕加索的作品来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反思这一点,我认为虽然能够让学生了解艺术史,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上做得还不够。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艺术家案例和创作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艺术与情感、思想之间的联系。
5. 互动游戏与实践
在“小游戏:做鬼脸”环节,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面部五官表情的变化。反思这一环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方式,但在将游戏体验转化为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具体的指导。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作提示和技巧,帮助学生将游戏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6. 作业要求与合作学习
在作业要求环节,我让学生合作完成一张奇特的人脸。反思这一环节,我认为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在具体的创作指导上可能不够充分。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作步骤和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有效地完成作品。通过评价,复习本节课的重难点。
7. 文化欣赏
在“图腾柱欣赏”环节,我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反思这一点,我认为虽然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但在文化深度和艺术价值的探讨上还有提升空间。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入更多关于图腾柱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