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题
(1)注意邸的笔画顺序,它的第-笔是什么?第二笔是什么?
一二笔不是连着写得,请你也拿起笔在纸上写一写。“邸”是什么意思呢?(旅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查字典)
(2) “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题写)以前学过类似的诗题吗?(苏轼的《题西林壁》)(联系已知的知识理解)
(3)《题临安邸》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4)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
(二)了解背景
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
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痛心疾首,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三)指导朗读
1、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预设:
(1)应该用气愤的语气。
(2)应该用责问的语气。
那么我们就一起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
2、生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四)品悟诗句
1、理解“游人”
(1)结合背景,说说诗人将哪些人称为“游人”? (“王师”“权贵”“皇帝”们)
(2)你如何理解游人?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 (不一样。本意指游山玩水的人。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2、理解“醉”“暖风”
(1)游山玩水的家伙,吃喝玩乐的家伙。这些家伙们玩得都怎么样了? (醉了 )
(2)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 (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
(3)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①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②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小结: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4)这里的“暖风”是单指自然界的春风吗?(不仅指自然界的暖风,更是指“社会的淫靡之风”)
(5)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
(课件出示)
(6)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预设:
①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
②我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师小结: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7)师质疑,激发情感
①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②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 (不是)
③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不想了 )
④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3、介绍《清明上河图》
(1)师介绍汴州: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
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清明上河图》)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
①我看到这里很繁华。②我看到大街上车水马龙。
③我看到老百姓在那里安居乐业。④我看到店铺很多。
⑤我看到那里的房屋建得很漂亮。
(3)师小结:的确是这样。真是美丽如画。如果你有机会去,一定会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这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4、理解第--句诗。
(1)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 )
(2)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预设:
①山外还有青山,楼外还有高楼。②杭州非常的美丽,楼房建得非常的漂亮。
(3)质疑:这些楼是谁建的?他们建了干什么? (皇帝,大官们。为自己享乐)
(4)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让我们来看看这美丽的杭州吧! ( 课件出示图片)
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作为游人的你们是怎样的心情?(美)
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急)面对此情此景的你又是怎样的心情?
(很着急)为什么? (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 )
5、理解第二句诗。
(1)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我们要问问他们: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2)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遭受着金病的压迫,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
①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②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
③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
6、感情朗读全诗。
同学们,昔日繁华的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统治者却依然在临安苟且偷安。面对这样的破碎的家园,面对腐败懦弱的朝廷,面对只知享受,而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者,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三、拓展阅读《秋衣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师引: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迎凉有感》)
2、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
(1)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胡尘”又是指什么?
(2)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请你们再用心听听-- (课件出示古代战争画面)
(3)透过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你好像看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3、理解“又-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
(1)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2)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学们,整整23739个日日夜夜呀!
4、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
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
四、拓展: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拓展
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一个又--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林升愤怒的质问着:西湖歌舞几时休?陆游悲伤的呼喊着:遗民泪尽胡尘里,他留在世间的最后-句话竟然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连身为女子的李清照都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志。而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
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
4、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
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