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下午,五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本学期的集体备课。本次活动主要做好两个问题的分析和措施。
问题1如何以直观图形为载体,在本单元比例相关概念的理解中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将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大小关系。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面纸片,让学生感受不同大小的图形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大小顺序。通过对几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尺度变化和相对关系。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个正方形纸片,然后将其放大或缩小,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以及边长与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比例关系的计算,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尺度关系。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比例计算,确定图形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投影仪、模型等,展示几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尺度的变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图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呈现不同尺度的几何图形,增强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问题2如何设计多元实践活动,架起数学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培养对于比例相关知识的应用意识?
可以设计探究问题:①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面积会怎样?面积和底的比值又是怎样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吗?②你认为还有哪些图形有类似的变与不变的关系?
在问题的推进下,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通过举例和计算,思考也逐步深入起来,进一步认识了比例,并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适时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融合。如 “蜂蜜水配置、盐和盐水”等的问题在创编过程中,让学生简单地写出一些比。再将比例与科学课里浓度问题进行融合,加水至多少浓度等,增加趣味性。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完成的主题实践作业:“绘制从小学经过人民医院、东方广场,最后到达区政府的路线图。”
拿到作业单,孩子们首先要收集各地点之间实际距离的数据,并且要通过计算来选定合理的比例尺,还要了解方位,最后才能画出地图。学生经历了记、算、量、画等活动过程,呈现上来的作业也都非常精彩,很好地体现了 “做中玩、玩中学” 的理念,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了空间想象能力,提升了应用意识,培养了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