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1”模式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作者 黄雯)

作者: 时间:2023-02-24 点击数:

一、关联选文,确认“1+X+1”模式应用基础
“1+X+1”模式启动后,教师要先做好关联古诗词的素材收集和选择。古诗词资源特别丰富,学生也有不少的学习积累,在具体匹配时,教师需要考虑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性,还有同一作者、同一时期作品等因素,这样才能形成自然对接,让学生进行从单篇到多篇,再到整本书的渐进性阅读和学习。“1+X+1”模式增加了对整本书的阅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大多没有完整阅读过整本书的古诗词,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评估,在设计阅读学习要求时要有所考虑。

教师应用“1+X+1”模式时,需要对模式内涵和特点做深入研究,以便找到最佳设计点,确保模式的有序推进。学生对模式没有清晰概念,教师要利用任务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暮江吟》,这首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之情展示出来。诗人为人正直,体恤民生疾苦,但当时朝廷政治混乱,党派斗争激烈,作者对时政不满,于是自荐去外地就职,虽然有逃避之意,但其心境还是平稳和健康的。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鉴赏景色描写的诗句,对景色所托之情进行深度发掘,然后推出一些相似的古诗,让学生进行对接性阅读。《枫桥夜泊》《三衢道中》《鸟鸣涧》《长恨歌》等作品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而且大多表达了作者抨击时弊的情绪。学生对这些古诗词比较熟悉,甚至能够全文背诵。对接阅读时,教师可设计一些鉴赏任务,让学生从典型词语、修辞等角度深入解析,形成对接性认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白居易诗集校注》,因为该书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内容,学生阅读的难度大大降低。教师从单篇到多篇进行内容整合处理,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重点从思想内涵和鉴赏阅读两个角度展开重点处理,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在延伸阅读环节,教师推荐白居易的诗集作为学生学习内容,学生会产生主动阅读的热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1+X+1”教学模式特点鲜明,引导线路明确,让学生从延伸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认知和体验。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群文和整本书资源,能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自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用也会更加显著。
二、设定议题,建立“1+X+1”模式教学程式
选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清晰明了的阅读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明确的学习方向。古诗词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在设计阅读议题时,要对诗词作者、历史环境、主旨思想等内容进行先期的研究,还要对单篇到多篇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让学生自然进入群文阅读。特别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有侧重点思考,针对某一个角度展开议题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系统性学习环节,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拓展学习,顺利构建系统性学习认知。

教师选定学习内容后,需要设计一些适合的阅读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向,这样才能理顺模式程序,确保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品质。例如,讲解《雪梅》这首诗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学习,然后是解读其蕴含的哲理。学生都能够从“梅花”“雪花”的对比中展开深度思考,形成学习体悟。这首诗是说理的诗,告诉人们,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地看待,唯有全面看到其长处和短处,才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对这个哲理展开深度发掘,很快就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围绕“梅”选择群文素材,推出了《墨梅》《梅花》《白梅》《卜算子·咏梅》《早梅》等多首古诗词;不少学生曾经背诵过这些古诗词,有一些基础,因此可以直接展开阅读和思考。描写梅花的诗句较多,教师可要求学生借助网络进行收集,挑选一些经典的名句摘抄下来,形成阅读日记。梅是“四君子”之首,涉及梅花的画作更为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欣赏其优秀品格。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延伸阅读,能不断丰富学习体验,阅读学习由此进入研读环节。学生对梅花诗句比较熟悉,其学习积累比较丰富,能够快速进行对接。教师及时延伸设计,推出一些关联诗句,要求学生做对接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做延伸学习,能够顺利生成学习体悟。
三、选择方法,提升“1+X+1”模式运行效率
“1+X+1”模式下的学习属于系统性学习。教师在指导方法前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在学法和应用上的短板进行及时弥补。在单篇和多篇对接时,教师要从异同点对比角度展开,发现异同点,分析异同点,这本身就是一种延伸性学习,带有鉴赏的意味。教师指导学生对单篇、多篇、整本书做概念梳理,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后能够有效地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形成体系性认知,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3]。鉴赏古诗词时,教师要从学法的角度出发,及时传授给学生一些有用的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例如,学习《出塞》这首诗时,教师先做示范诵读,让学生找到朗读节奏,然后进行诵读训练,并进行集体展示。教师对学生诵读表现存在问题进行纠正,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方法支持。为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寻找“戍边”“边塞”方面的诗词。学生都能够主动响应,很快就有了信息反馈,如《塞下曲》《关山月》《秋晚》《凉州词》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计了诵读比赛活动:“我们都掌握不少边塞诗,选择其中一首,准备参与班级诵读比赛,需要体现诵读技巧的应用,节奏、韵律、音变、情感等,都要做重点呈现。”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积极准备。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从更多方面提供指导,让学生做创新尝试。教师组织严密,诵读比赛获得丰富成果。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