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记录表(2月)

作者: 时间:2025-02-26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

立项编号

出席对象

全体课题组成员

地点

科学教室2

时间

25 226

研究主题

理论学习+论文撰写

 

所要解决问题

 

梳理课题研究以来我组成员是如何利用分学段构建“1+X”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解决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以此为根基,撰写论文总结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交流

李莉老师:

学生在第1学段(1~2年级),正处于语言学习初期,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诗歌,通过选取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词的基本认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朗读能力和情感的感悟。通过朗读比赛、绘画创作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郁思佳老师: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第二学段(3~4年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更应该重视情绪的体验和思维的扩展。教师可选择题材较丰富、情感较深刻的古诗词,带着问题引导学生泛读,通过小组讨论、发挥作用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这一阶段运用对比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不同作品中常见的点和不同的点,从而加深对古诗文的认识。

 

施亚敏老师: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教师要注意诗中的形象和情景,引导学生对作者所表述的思想观点进行探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在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审美鉴赏。同学们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对古诗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2.2025年2月研究记录表一份

小学阶段古诗文的教学既是语文学习的进程,又是文化传承与情感陶冶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词与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语文学习的过程。通过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策略分析,可以看出,在提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认识能力、文化认同感方面,构建“1+x”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学生在第1学段(1~2年级),正处于语言学习初期,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诗歌,通过选取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词的基本认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朗读能力和情感的感悟。通过朗读比赛、绘画创作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第二学段(3~4年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更应该重视情绪的体验和思维的扩展。教师可选择题材较丰富、情感较深刻的古诗词,带着问题引导学生泛读,通过小组讨论、发挥作用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这一阶段运用对比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不同作品中常见的点和不同的点,从而加深对古诗文的认识。

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教师要注意诗中的形象和情景,引导学生对作者所表述的思想观点进行探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在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审美鉴赏。同学们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对古诗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古诗文的传授,从整体上讲,既是传授知识,又是交流感情,交流文化。在非同学段中,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1+X”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领悟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结合。

今后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需求变化的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人文素养深厚的一代又一代小学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添砖加瓦,是我们期待的。

 

物化成果

研讨记录表一份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