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记录表(5月)

作者: 时间:2024-05-22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1+X”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

立项编号

出席对象

全体课题组成员

地点

科学教室2

时间

24522

研究主题

施亚敏老师执教课题研讨课《墨梅》

所要解决问题

1. 研习赵春聪老师一梅一世界— —《墨梅》教学设计

2. 施亚敏老师执教《墨梅》

3. 总结经验

 

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

 

1. 施亚敏老师执教《墨梅》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识诗人

1.复习咏梅诗

师: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种梅、赏梅、写梅。看,王安石这样咏梅:墙角数枝梅——

生: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卢钺则为争春的梅与雪作了评判,一起读——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师:一代伟人毛泽东这样热情地咏赞梅花: 风雨送春归——

生: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是写梅花的。一起读诗题——

生:《墨梅》。

2.解诗题

知道墨梅的意思吗?

用淡墨勾勒出来的梅花

师:准确地说就是用水墨画的梅花。这是 一首题画诗。它的作者是——

生:王冕。

3.知诗人

师:谁来介绍一下王冕?(生交流)

4. 初读诗

(1)点名读

(2)重点读“乾坤”,理解含义

(3)师生配合读

(4)同桌合作读

我们已经能把这首诗读得有板有眼了, 但要读得入情入境,还要用心地去感受体会。

板块二 关注“淡墨”,感受画面之美

1思考王冕到底画了一幅怎样的墨梅图呢?读读这两句诗,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轻声地交流一下。 (生边读边想象)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他画了一幅淡淡的墨梅图。

师:用淡淡的墨色来画的。

生:他画了一幅开着朵朵梅花的墨梅图。

师:花开朵朵,墨痕淡淡。

生:我认为是在一个洗砚池旁长了一棵梅花树,上面的梅花有着点点墨痕。

师:刚才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这 个词,一起读——

生:(齐)淡墨痕。

师:同学们看到过淡墨痕吗?

生:淡墨痕就是颜色非常淡雅,比浓墨要浅一点,非常有艺术感的那种颜色。

师:这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生:感觉上面有很多水,有种朦朦胧胧的美感。

师:其实,以墨代色是中国画的绘画技巧, 一般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几种。 想不想看一看王冕的这幅《墨梅图》? (生观赏画作动态视频)

师:(适时解说)这幅《墨梅图》是王冕的经典之作。梅花树的主干是深色的,用的是较浓的墨,给人坚劲有力之感。而一朵朵的梅花则 用淡墨勾勒、点染,显得典雅朴素。

师:同学们看得很专注,谁能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指名读诗句)

师:梅花开得很多很密,颜色却是淡淡的。(指名读诗句)

师:每一朵,每一瓣,都用淡淡的墨色点染,很是清雅、素净。同学们,王冕画得好,那 是因为他下了很大的功夫,诗句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生:“我家洗砚池头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王冕常常洗笔砚,池里的水全变黑了。

生:他引用了典故,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师:真会读诗!同学们,这个洗砚池可不一般,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知道王冕也像大书法家 王羲之一样苦练本领,这才有了“朵朵花开淡墨 痕”的绝世画作。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前两句诗)

板块三 紧扣“清气”,品悟诗人品格

师:梅花明明是娇艳明丽、光彩夺目的,王 冕却用墨色画梅,是他不会着色吗?肯定不是!请默读这则资料——

[王冕擅长着色,曾研制出用红石粉配以草 汁来调制上色的颜料,使画作色彩更为艳丽饱 满,形象更为鲜活生动]

师:现在一定有问题萦绕在你心头,谁想问?

生:我想问王冕既然擅长着色,为什么只用 墨色画梅,而不用彩色呢?

师:请你读这两句诗。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知道原因了吗?

生:因为他不要人家夸奖梅花的颜色,而是希望梅花把香气默默地挥洒到天地之间。

师:王冕不想别人夸奖梅花那娇艳的颜色, 而是希望梅花的清气布满乾坤。(板书:清气) 师:梅花的清气是什么?

生:是梅花的清香、香味。 师:那王老师不明白了,其他花也有清香, 王冕为什么只夸梅花的清香呢?

生:因为其他的花是在春天、夏天、秋天那些比较温暖的季节里开放,而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季开放的,有一种独特的清香。

师:原来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冰霜苦寒才释放出来的。

生:梅花不像桂花的香味那么浓,它的味道 淡淡的,默默地把自己的香味释放在天地间。师:“默默”这个词用得真好,这就是它的品格啊。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生:梅花,作者是喜欢它不畏寒冷、坚持、勇敢的品质。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梅花的清气。 这梅花的清气就是梅花的品格、梅花的精神啊。你们看,梅花是不畏严寒的,一起读。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师:你们看,梅花又是勇敢顽强的,一起读。 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你们再看,梅花还是坚贞不屈的,一起读

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师: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自我,王冕要留 住的就是这样的清气。谁来读出王冕的心声?

你来。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不要”“只留”,态度坚定。你来读一 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一个“满乾坤”,寄托了诗人对梅花的多 少喜爱与赞美。我们一起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王冕赞美梅花的清气,也崇尚人生的清气。拿出学习单,快速读一读这些资料,然后同桌合作,讨论一下:王冕崇尚的清气是什么?用 一两个词语概括,写在词卡上。

话题:王冕崇尚的清气是什么?

【资料一】王冕生活在由蒙古人统治的元 朝,目睹统治者残酷剥削、欺压汉族同胞,他无 比愤慨,常常写诗来表达内心的不平。他在一 幅梅花图的题画诗中写道:“冰花个个圆如玉, 羌笛吹它不下来。”“冰花”就是梅花,“羌笛”暗 喻元朝统治者。诗句暗表自己像梅花一样无所畏惧,不向统治者低头屈服

【资料二】王冕所处的时代腐败、黑暗,他 认为考取功名成为朝廷命官毫无意义,所以毅 然放弃功名利禄,隐居于浙江绍兴九里山的水 南村。在这里,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在 灯下作画,生活非常清苦,常常连饭都吃不饱, 但他始终没有踏入官场半步。

【资料三】王冕做山农以后,生活越来越窘 困,甚至到了无法维持生计的地步,父亲生病 也无钱医治。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去做府吏,王 冕生气地说:“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难道还 要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

(学生默读,师巡视。读完后同桌讨论)

生:我们组总结出来的两个词是:无所畏惧、内心坚定。

生:我们组写的两个词是:永不屈服、大义凛然。

生:我们总结出来的两个词:永不屈服和无所畏惧。

生:我们总结出两个词:无所畏惧和正气凛然。

生:我们写出了一个词,就是“正气”。因为他一生正直,不想去做官,拿那么多钱财。他只想默默地坚守自己的正气。

师:王冕不是不愿意做官,如果当时政治清明,他也希望能为国家、为百姓做事。他不愿意 的是为元朝这样残酷的统治阶级服务。

生:我们组认为王冕的清气就是“淡泊名利”。

师:同学们,王冕的清气就是他的淡泊名利,就是他的无所畏惧,就是他的永不屈服啊。 王冕崇尚的不正是这样的清气吗?他甘于贫困,淡泊名利。女生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他胸怀家国,心系百姓。男生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他一身傲气,一身正气,一身骨气。我们一起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王冕就是这样,他绘梅之清气,写梅之清气,也践行梅之清气。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用这四个字来评价他—— 生:嵚(qīn)崎(qí)磊落。

师:我们一起读。

生:嵚崎磊落。

师:这是赞美王冕品格非凡、胸怀坦荡啊!

板块四 古今贯通,传承梅之清气

师:一首品格高洁的诗,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品格高洁的人。现在你能入情入境地读好这首诗了吗? (指名读)

师:无需他人的夸赞,只要内心的坚守,你们读懂了诗人的心。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配乐背诵全诗)

师:一首《墨梅》,流芳百世。人们读它,吟它,也作词作曲歌唱它,听—— (学生边听歌曲,边欣赏王冕画作)

师:同学们,让梅花的清气充盈于我们心间,弥漫在天地之间吧!

 

2. 组内教师评课

石晓春老师:施老师执教的《墨梅《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热烈。整节课诵读贯穿始终,对孩子们学习古诗文起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融入,让学生真真正正站在王冕的角度,明白他淡泊名利的心,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出《墨梅》这首诗,感受到墨梅的清气。

孙开屏老师:学习古诗词应该以文化为重。若是以知识为重,显然是用相对客观、冷静的方式进行讲述;若是以审美为重呢?那势必要考虑人的审美、态度,以文化去改变学生的内在心性与外在的气质和行为,我想,这才是学习古诗文的学习目标与最高境界。我相信孩子们当时已然领悟王冕- -生清高的品质,“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语文方式的立德树人,是以中国古典诗词的方式立德树人。

3.总结

本堂课较好地完成了对“x”的拓展:

1. 总结学过的梅花诗,拓展带有梅花这一意象的诗词,品读梅花高洁、坚贞的品格。

2. 从高洁、坚贞的品格入手,拓展具有相同含义的意象,如竹、荷、兰等,丰富学生的诗歌意象,引出托物言志这一类的诗歌主题。

3. 作业布置

①选取任意一种具有高洁、坚贞品质的意象,找寻诗句,完成思维导图。

②你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诗?找一找,小组内合成自己的托物言志诗歌集

物化成果

研讨课一节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