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传千里,家国情怀永流长
——2025年春季学期国旗下讲话稿(第十六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艾叶青青,龙舟竞渡,粽香四溢,端午将至。下周,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溯源,铭记爱国情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佩戴香囊,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在国家危难之际,纵身投江,以生命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投下粽子,希望鱼儿不伤害这位忠诚的诗人。从此,每年的端午节,粽香飘远,龙舟飞驰,纪念着这位用生命诠释爱国的伟人。
今天,当我们剥开一片片粽叶,品尝糯米的香甜,是否也能在心中思考:何为家国?何为责任?何为真正的爱国?
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屈原的爱国,不仅仅是忧国忧民的诗篇,更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今天的我们,虽不再需要用生命去捍卫国家,但仍可以用行动去诠释“爱国”二字。
爱国,是从小事做起。敬爱师长,团结同学,是爱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爱国;用心完成每一项作业,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也是爱国。爱国,不是喊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天的点滴行动中。
爱国,是传承文化,让中华精神生生不息。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我们民族的根脉。了解传统节日,尊重民族习俗,学习优秀经典,这些都是对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
端午传情,行动践行,在这个端午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亲手包一颗粽子,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参加一次龙舟比赛,体验团结拼搏的精神;
阅读一首屈原的诗,体会他的壮志豪情;
对父母说一句感谢,让节日的温暖更浓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心怀坚定信念,勇敢追求,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愿我们在端午的粽香中,感受文化的厚重;在龙舟的鼓声中,激发前行的勇气;在家国情怀的熏陶下,肩负起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
愿家国情长,愿青春无悔,愿端午安康!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